江义立即召集手下人马,一方面加强对商铺的管理,确保不再出现任何问题;另一方面派人四处澄清,强调传单内容是恶意造谣。
但舆论一旦形成,很难轻易扭转。江义不得不亲自拜访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商人,希望他们能为自己说话。
沈清欢得知这一消息,满意地点了点头。她的计划已经初见成效:江义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应对舆论危机,无暇全力准备地皮竞争的事情。
就在此时,曹安前来汇报。
“小姐,我查到了一些关于李文峰的消息,但很奇怪,关于他的信息非常模糊。”
沈清欢放下手中的毛笔:“具体说说。”
“我向几位老熟人打听,他们都说见过李文峰,但对他的来历说法不一。
有人说他是从南方来的富商之子,有人说他是朝中某位大人物的侄子,还有人说他是江南某位隐退官员的后人。
更奇怪的是,他似乎在半年前突然出现在京城,之前几乎没有人见过他。”
沈清欢眉头微皱:“这个人身份成谜,却三番两次帮我,目的何在?”
曹安补充道:“我还现,李文峰虽然经常出入商贾场所,但似乎并无实际生意。
他交往的都是京城各界有影响力的人物,仿佛在建立人脉网络。”
“有意思。”
沈清欢思索片刻,“这个李文峰恐怕另有身份。
我们先不点破,继续观察。如果他再来,一切如常,但要多留个心眼。”
曹安点头:“小姐说得是。那关于舆论战的下一步,我们该如何行动?”
“静观其变。”
沈清欢看着窗外,“江义正忙于应对危机,这正是我们准备公开辩论的好时机。
告诉那些提供证词的商户,随时准备进一步行动,但暂时不要打草惊蛇。”
傍晚时分,沈清欢站在院中,看着远处华灯初上的街市。
她知道,接下来的地皮争夺将是一场硬仗,但通过这场舆论战,她已经为自己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