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结束后,沈清欢谢过几位老人。她付过茶钱,对店小二道:“这位老人的茶钱我已付了,请好生照顾。”
回到住处,沈清欢对曹安说:“第二步完成了。
接下来,是时候让更多人知道江义的所作所为。”
她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传单,交给曹安:“明天一早,让人在城中几处繁华之地散这些传单,但一定要小心,不要被江义的人现。”
曹安接过传单,看了看上面的内容:“京城商铺买卖需谨慎,某家铺面以次充好、缺斤少两。。。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江义的名字,但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指的是谁。”
“正是如此,点到为止。”
沈清欢说,“直接指名道姓反而会让人反感,这样既能引起民众警惕,又不会被视为恶意中伤。”
次日清晨,京城几处繁华街道同时出现了散传单的人。
那些传单虽然没有署名,却详细列举了某些商铺的不良行为,包括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
许多市民看后议论纷纷。
“这说的不就是江记商铺吗?我上次在那买的绸缎确实差了些。”
“听说江家做生意不讲道义,原来是真的。”
“以后还是小心些好,别在他家买东西。”
传单的出现,加上前几日老商人们的谈话被传开,让江义的商铺突然成了众人议论的对象。
许多本来打算去江记商铺购物的人改变了主意。
五天后,沈清欢收到消息:江义的几家主要商铺客流量明显减少,有些铺面甚至一整天只有寥寥几位顾客。
江义得知此事,顿时暴怒。他亲自前往东城的主店查看情况,看到门前冷落的景象,脸色铁青。
“这些传单是谁散的?”
江义厉声问道。
店掌柜战战兢兢地回答:“不知道,我们派人去查了,似乎是几个不起眼的小贩所为,但找不到他们的下落。”
“肯定是沈清欢干的!”
江义咬牙切齿,“她是想在公开辩论前毁我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