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真是未雨绸缪啊!”
刘俊夸赞了诸葛亮一句。
庞统当即说道:“主公,此策之前就用过,恐怕曹操会有所防备。”
“不!”
刘俊一伸手,看向了诸葛亮,说道:“孔明,你把话全部说完。别婆婆妈妈的。”
庞统也看向了诸葛亮,就想知道诸葛亮有什么高招。
诸葛亮自然是有计策了,在城墙上布置投石机只是第一步。
“主公,曹操奸诈,孙策莽撞。但其麾下多有智谋之士,除非援军及时赶到,否则我军想要守住襄阳,很是艰难。故而需惑敌、伤敌、疲敌,令其胆颤,方可稳坐泰山。”
诸葛亮继续说道:“我军立刻于城墙上竖立投石机。曹操领教过投石机的厉害,必然会将大营后撤。此乃疑敌。”
“趁此良机,主公与典韦将军,各率骑兵于南门、西门出击。待杀到敌军大营,鼓声号角齐响!此为伤敌!”
刘俊明白了诸葛亮的计划,说道:“杀伤敌军之后,我军撤回襄阳。而后时不时鼓声号角声起,令敌军夜不能寐。我军伺机而动!曹操、孙策若是有所大意,必然遭遇重创!”
诸葛亮就喜欢刘俊这一点,这计策说到一半,刘俊就能够猜到接下来的布置。
诸葛亮恭敬地说道:“主公英明!的确如此!届时我军体力充沛,敌军疲惫不堪。等援军到达,曹操和孙策若不想败亡,只能退兵。”
刘俊不断地点头,诸葛亮这样的计策,太符合他的心思了。
庞统一脸嫉妒地看着诸葛亮,这不就是和他主动出击的计策一样么?只不过诸葛亮的计策更加完善而已。
同样都是谋士,但诸葛亮谨慎,计策更为稳妥。不像庞统,一出手就是危机四伏。
计策已定,刘俊二话不说就开始执行。
效率就是第一生命。
刘军士兵不断地向城墙上搬运投石机的配件,开始布置起来。
诸葛亮之所以可以这么快将投石机的配件给准备完毕,还多亏了襄阳城内的世家大族出人出力。
没有足够的人手和资源,诸葛亮根本不能及时制作出来。
值得提一句的是其中出力最大的居然要被流放的蔡瑁一族。
由于襄阳城的战事,蔡瑁一族到现在都没有被带出襄阳。
蔡瑁也看到了希望,想拼尽全力讨好刘俊,为自己和蔡家争取一丝希望。
诸葛亮倒是和蔡瑁有着亲戚关系,加上黄承彦的劝说,他也把这事向刘俊汇报。
刘俊听完之后,只是淡淡一笑,说道:“他倒是懂事。”
诸葛亮却知道刘俊已经把这事放在了心上,蔡瑁一族终于获取了一丝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