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也赞同,无论是铁乐国还是辽国。不值得大汉出兵相助,陛下派使者前去调解。”
“你们这么想也对,若是两国不停调解,又该如何?”
江易问道。
两国只想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可能不会听劝和。
“如果他们不听调解,可以适当派兵震慑一下两国。辽国与大汉之间和亲,如果不帮忙,会有人说大汉自私无情。”
苏牧这么说并不是为了帮助辽国,是为了维护大汉的颜面。
若是大汉与辽国之间生战争,他肯定会站在大汉这边。
“臣绝对没有对大汉不忠之意,还请陛下明鉴。”
苏牧赶忙解释。
“我相信你,这么多年来,你忠于大汉。你所说的有道理,如果我们不帮辽国,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很复杂,要考虑各方面。
江易决定派刘狄率军前往辽国,也派使者劝说两国停战。
要派几个能说会道的使者过去,才有很大可能说服双方停战。
“述律齐裕还真会惹事,辽国内部各种问题都没解决,又跟铁勒国打起来。”
江易猜测述律齐裕是想转移国内矛盾,想把大汉拉下水。
让大汉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以此来削弱大汉的国力。
周边几个国家有问题,都来找大汉帮忙。
若是不帮,他们可能会孤立大汉,各国之间的协议也就达成了。
还真是好算计,最近让江易够烦的。
“臣认为对周边国家采取拉一批,打一批,也可以挑拨他们之间的矛盾。”
李望认为大汉不能太被动,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不只有战争,也有外交与经济战。
外交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汉有不少善于外交之人。
“此言有理,那就先派使者前往各国。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在边境展示武力,威慑他们一下。”
让各国迫于大汉的压力,不敢对大汉有所企图。
想要长久展下去,只能跟大汉友好合作。
“如此一来,大汉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李望不希望大汉常年征战,可以采取远交近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