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欢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窗外的月色,思考着接下来与江义的对抗。
公开辩论固然重要,但对付江义这样的商人,单靠辩论还不够。
她需要更全面的策略。
“曹安,你在市井中混迹多年,可知道哪些商户曾被江义欺压过?”
沈清欢问道。
曹安思索片刻,回答:“江义做生意向来霸道,得罪过的人不少。
东城的布行老板赵掌柜,去年被他以次品充好货的名义逼得关门。
还有西市的粮油商刘老板,因不肯并入江义名下而被断了货源。
南边杂货铺的王掌柜,也被江义收了铺面,现在只能在城外摆小摊。”
沈清欢点头:“这些人可愿意站出来作证?”
“恐怕难。”
曹安叹气,“江义势大,他们都怕惹祸上身。”
“不需要他们公开站出来。”
沈清欢站起身,走到书桌前,“我们只需要他们的证词和证据,用在合适的地方。
曹安,你去联系这些人,只说是为了还他们公道,不必提我的名字。”
曹安领命而去。连日来,他走访了十几家曾与江义有过节的商户,耐心听取他们的遭遇,收集证据。
很多商户起初不愿开口,但得知有人愿意匿名替他们讨回公道,渐渐吐露实情。
三天后,曹安带回了一沓证词和账本。
“小姐,这是赵掌柜提供的账本,证明江义如何抬高原料价格挤压他。
这是刘老板的货源合同,上面有江义手下人威胁的字迹。
还有王掌柜被强买铺面的不合理价格证明。”
沈清欢仔细翻看这些材料,嘴角微微上扬:“这些足够了。
下一步,我们需要让这些信息以合适的方式流传出去。”
她拿起纸笔,写下几个名字:“曹安,这几位是京城德高望重的老商人,你与他们相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