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并逐步收服漠南、漠北蒙古。
贝加尔湖周边主要居住着布里亚特人,他们与喀尔喀蒙古关系密切,而清廷通过盟旗制度间接管理。
17世纪中叶,沙俄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侵入西伯利亚,并在贝加尔湖地区建立据点。
永昌八年即1653年,沙俄建立伊尔库茨克,距离贝加尔湖7o公里。
永昌十一年即1666年,建立色楞格斯克(今乌兰乌德),逐步控制贝加尔湖周边,同时控制了布里亚特人。
石红玉收到永昌帝的密诏,立即命令赵青飞整顿兵马,准备收复北海地区。
赵青飞现在是蒙古都司兵马大元帅,永昌十四年秋,赵元帅率蒙古第二第三第六三支大军进攻北海地区。
其兵分三路第二军连耀文部直击北海与尼布楚。
第三军杨虎部向西直击厄尔口与布拉茨克。
第六军阿尔可部从承化寺出直击厄西克门与汉特曼西斯克一线。
白广恩由于年龄原因,已光荣退休,其天雄天策两军由李定国接管,李定国乘飞机直飞归化城接管这两支大军。
短暂休整,李定国便率此两军乘二百辆运兵车从归化城直接到达库伦。
然后从库伦出兵分两路,天雄军直取北海东部城市巴翁特。天策军直取北海西部城市乌斯季库特。
北海地区即贝加尔湖地区有沙俄十几个定居点加上蒙三军和蒙六军的攻击地区共有三十多个定居点。
赵青飞的三个军,李定国的两个军北进就是为了拨除这三十多个定居点。
其实拨除这三十多个定居点最大的困难便是行军,在漠北行军还好,一马平川,也不是冻土,而到了沙俄控制地区,条件恶劣,明军只好让工兵先修路再行军,所以推进很慢。
公元前1oo年,苏武持节出使匈奴,被流放到"
北海"
牧羊。这个让英雄鬓染霜雪的苦寒之地,正是今日碧波浩渺的贝加尔湖。当他在湖畔啮雪吞毡时,湖岸的布里亚特人尚以"
大汉子民"
自居——早在西周时期,中原王朝便以"
肃慎氏贡楛矢石砮"
确立了对黑龙江流域的认知,而贝加尔湖作为"
丁零人"
的游牧地,始终在华夏文明的辐射范围内。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o年),匈奴日逐王归降,汉庭设西域都护府,其势力范围已抵近贝加尔湖西岸。《后汉书·鲜卑传》记载,东汉大将窦宪曾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勒石记功,其前锋部队直抵"
北海之滨"
,湖畔族群皆"
稽归命"
。此时的贝加尔湖,是中原王朝威慑漠北的战略要地,湖畔的"
骨利干国"
曾向唐太宗进贡良马,唐太宗以其地置玄阙州,隶属安北都护府,湖畔石碑至今留有"
天可汗"
的威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