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纷纷跪拜,然后注视着将士们走进北京城,前往忠烈祠。
忠烈祠坐落在皇城西侧,规模宏大堪比天坛。整座建筑的主体采用了最新的水泥结构,灰白色的墙体庄严肃穆。正门上方悬挂着崇祯皇帝亲笔题写的"
忠烈祠"
匾额,笔力遒劲,墨迹如新。
祠内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三丈的巨型石碑,黑底金字,密密麻麻刻满了名字。
从开国功臣常遇春、徐达,到刚刚战死的普通士兵,大明二百七十余年来,所有阵亡将士姓名尽录于此。
张世泽亲自为灵柩队引路,将骨灰坛一一安放在祭坛上。
随后,礼部尚书葛世振身着朝服,手捧黄绢,走到祭坛前。
"
维崇祯二十年元月丙寅,皇帝遣礼部尚书葛世振,致祭于阵亡将士之灵……"
"
……尔等生于草莽,起于行伍,临危受命,奋勇争先。居庸关血战,力挫闯贼凶锋。辽东鏖兵,尽复祖宗疆土……一腔热血洒疆场,万古忠魂照汗青……"
葛世振的声音在祠堂内回荡,悼词字字泣血,句句含悲。
悼词宣读完毕,朱由检转身面对众人,沉声道:"
所有阵亡将士,抚恤翻倍,伤者,朝廷负责终身善后。其子女,可入当地县学就读,其父母,由地方官府赡养终老。"
众官员听完倒没什么,那些将士们却一个个激动起来。
朝廷多年来军饷拖欠是常态,更别说抚恤了。
自从崇祯十七年开始,欠饷的情况才有所改善。
皇帝今日此举,更是在重塑军队的地位。
朱由检突然语气抬高:"
吴三桂,上前听封!"
吴三桂身着铠甲,大步上前,单膝跪地:"
臣在!"
"
尔诱敌深入,全歼豪格部,收复辽东失地,功在社稷。朕曾承诺,不吝封赏,今日授卿辽国公,任辽东巡抚,总制辽东军务!"
"
臣吴三桂谢陛下隆恩!"
吴三桂重重叩,声音中带着三分哽咽。
建奴策反之时,那些话虽然是逢场作戏,可是,他确实有过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