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们万胜。”
】
【话落,吴信同样下马行礼,肃然的向着两侧的所有人示意之后,才走上前。】
【在军兵们激动的眼神,热烈动作的回应下,一一握手,才向着百姓之处走去。】
【见此,军兵们赶忙上前,试图护在吴信身侧,却被他眼神制止。】
【就这样在毫无拥簇,毫无护卫下,坦然向着百姓们走去。】
【在他们畏惧的目光下,带着温和的笑容开口:】
【“今日,你们将为自己主持公道。”
】
【话毕,远处一队又一队被绳索捆着的,衣着华丽的罪犯被军兵们带着前来。】
【他们垂头丧气丧气,目露恐惧,却被麻布封嘴,口不能言。】
【一如曾经被他们欺压的百姓。】
画面结束。
【大夏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替天教吴信于邺城郊外向百姓和麾下教众们演讲——】
【他提出了“民心即天心”
,试图弱化皇权天命在百姓们心中影响力——】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出自《尚书》,很早以前就有将天命与民心绑定的意识,后被皇权垄断。)
【“百姓的意愿就是上天的意愿。”
】
【被他欺骗前往邺城的士族豪强和抓捕的士族豪强成为了他弱化百姓心中等级概念的养料——】
【“罪犯生死,不由我替天教决定,皆在百姓的定夺,皆由百姓审判,我们只负责论述罪证。”
】
【这极大加强的替天教的声望。】
【同时,在审判期间,吴信平等待人的态度,也使得部分胆子大的百姓敢与之交流。】
【他们向其抱怨着生计,抱怨着痛苦。】
【他安抚之,并承诺会改变。】
【聆听众民之愿,虽不知其承诺是否会实行。】
【但他的态度,依旧使得原先对替天教印象不好百姓大为改观。】
【邺城有部分百姓开始加入替天教为其效力。】
【并且,在这期间,吴信也开始推动军事改革,弱化阶级概念的政策等一系列措施。】
【他摒弃旧礼,转用新的军礼。】
【他提出口号“不分贵贱,皆为同胞。”
】
【他大谈士族豪强落后论,公开焚烧士族豪强们的各种契约,奴隶契约,土地契约。】
【他聚集工匠,创办工坊。】
【他推翻写有士族豪强们功绩的碑文,转而写上一种宣传语——】